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宣传视窗 > 清风文苑



钱眼

文章来源: 阳信县纪委县监委网站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6-12-29  浏览次数:

吃完晚饭后,本想出去遛达遛达,外面下起了小,来至建行楼檐下避雨,回头见两个标志,有所想,若大银行,不知钱有眼乎?钱即便有眼,能传情呼?钱若有雌雄,能抛媚眼呼?钱若分贵贱,能横对冷眼呼?…………

眼者,目艮也。目乃眼晴;艮乃明八卦之一,代表山。

眼前冠一物,则称呼无数。如人眼、狗眼、猪眼、驴眼、马眼……此皆名词。更有褚多形容词,如斜眼、醉眼、色眼、白眼……

钱眼(图1)

钱眼,不知是名词?形容词还是量词?该称呼,古已有之。钱不知始于何时?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专门写了货值列传,其功效记述祥尽。旧时的钱,主要指铜钱,其标准形制就是外圆内方,即圆形的钱体中间有一方形的小孔,自官方角度,一概称之为制钱。但自西晋鲁褒撰写的《钱神论》刊行于世后,不知从何时起,民间就开始流传将制钱称之为孔方兄了。把制钱称之为孔方兄可谓神形兼备。随着清王朝的寿终正寝,制钱便不再流通,但与之相关的一些或雅或俗的称谓却被保留至今,恰如其分地反映着人们所对待它的十分复杂的心情。

钱有眼乎?有。一是看得见的,二是看不见的。看的见的是实物铜钱,用绳穿之,便于人们携带;看不见的则存在于人们心思想行为之中。对于勤奋持家之人,钱来找你;对于懒惰败家之人,钱离你而去,所以说,钱是有眼的。

世上更有那么一部分,不管贫福,都现钱如命,拼命去钻钱眼。稍有不慎,不是滑过去,就是被卡住或撞的头破血流。最可气的是撑握钱的人,在钱眼上无形之中留有一逢,即使你拿到,也可能从逢间溜走。根据我的人生经验,钱的特质就像双刃剑,无论过去、现在还是将来,用之得当是福,用之不当则是祸;取之有道是义,取之无道则是恶。其实,人们对于这个千面怪物的心情更为矛盾,并反映在一些奇妙的说法上。除已经提及的孔方兄的说法外,人们在讽刺财迷心窍、视钱如命的人和行为时,常用钻钱眼加以形容。在中国人的日常语境中,钱眼就成为了一个贬义词,含有取笑和鄙视之意。早在宋代,就有了嘲笑张俊钱眼里坐的杂剧。这种说法在清代李汝珍的长篇小说《镜花缘》也有形象的描述。女皇武则天命人摆下青钱阵,专门对付那些造反的文人。凡进入钱阵者,只知享受,忘了造反。待60年后终于醒悟,再想从钱阵中逃脱时,不料竟被钱眼套住脖子毙命。此情此景,何止仅仅在古代,就是文化昌明的今天,钱迷心窍、钻进钱眼里出不来的也大有人在。

钱眼很小,我的脑袋较大,怕碰着,反正我不会去钻的。

(阳信县人民医院 方占明)

 

 

中共阳信县纪律检查委员会、阳信县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

地址:阳信县阳城六路567号  邮编:251800 .

 鲁ICP备2021010069号-1

机构编制检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