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村里集体土地下步怎样出租?”“为什么村里的资金三个月了还没有公开?”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开展的村民问职问廉活动现场,村民们踊跃向村干部提出问题。 近年来,阳信县纪委监委聚焦因村“三务”公开不及时、坐收坐支、侵占集体财产等引发的群众信访举报多、易反复等问题,发挥群众监督覆盖面广、监督深入、视角精细的优势,创新搭建村民问职问廉活动载体,细化“说、问、答、评、测”五个环节,明确讲的内容、问的形式、测的主体,真正让群众广泛参与到基层监督中来,形成对基层党员干部的近身监督。活动开展以来,全县已有176个行政村、6100余名群众参与活动,推动解决问题498个,完善制度机制26个。 “通过当面问、当场答,让村民关心关注的村务党务财务更加公开透明,村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变得主动,村级管理得到有效规范,1-10月,全县农村党员干部检举控告量同比下降43.2%。”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同志介绍。 发挥群众监督作用,既要引导党员干部养成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,还要方便群众监督。阳信县一方面推广大喇叭“阳光议事”制度,通过主动公开议事会议内容、重大决策事项,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事民议、民事民管、民事民督的多层次协商格局。另一方面建设村级小微权力监督预警平台,设立村情介绍、“三资”监管、议事决策、公示公开、政策信息、投诉举报6个功能模块,群众通过“网上看、掌上阅、码上诉”,即可实现对集体“三资”运转和权力运行的全流程、立体化监督。 “通过搭建网上群众监督平台和开展村民问职问廉、大喇叭‘阳光议事’,形成‘线上’‘线下’监督双渠道,延伸了监督触角,开启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全天候‘探照灯’。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贯通机制,形成发现问题、严明纪律、整改纠偏、深化治理的工作闭环,切实打通全面从严治党‘最后一公里’。”阳信县纪委监委负责同志表示。发挥群众力量 做深做实基层监督